一类目标
(一)积极筹备2022年杭州亚运会。
1. 根据相关规定和借鉴其他省份筹备亚运会的经验,制订亚运会竞赛筹备工作方案。
2. 抽组骨干力量参与亚组委相关部门集中办公,拟订亚运会项目设置和场馆安排方案。
3. 年内确定亚运会比赛项目及场馆布局。
4. 对亚运会运动员村的选址提出合理化建议意见。
(二)做好天津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夺取20枚金牌和争取金牌数列全国前八位。
1. 落实训战管理规定,抓好运动队的训练、生活、思想管理工作,提高运动水平,以最佳状态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
2. 全力做好运动队的科研医务、后勤交通、信息收集、饮食营养等保障工作。
3. 不发生严重违反赛风赛纪问题,杜绝兴奋剂事件(一票否决)。
(三)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
1. 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省政府办公厅、温州市政府沟通协调,筹备签署《国家体育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框架协议》,启动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全国改革试点工作。
2. 抓好《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
3. 研究提出2017年度“健康浙江”考核中体育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及考核权重,将体育事业发展全面纳入“健康浙江”考核体系。
4. 办好中国•乌镇围棋赛事和浙江省第三届体育大会。
(四)实施“四提升四覆盖”工程,启动体育现代化建设。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利用,2017年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
1. 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制订“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评估办法和2017年评估标准。
2. 继续开展省级体育强县(市、区)、体育强镇(乡)、体育先进街道、先进体育总会(社团)创建工作,实现全省体育强县(市、区)创建全覆盖。
3. 启动体育现代化建设,适时发布浙江省体育现代化体系建设标准,稳步推进体育现代化县(市、区)、乡镇、街道建设。
4. 制订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会同相关部门推进体育健身设施进园林绿地工作。
(五)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促进体育消费。
1.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精神,制订出台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创建工作。
2. 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建立浙江省重点扶持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库,充分利用好省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引导品牌赛事、职业赛事20个以上。
3. 指导温州市做好国家运动休闲城市创建工作。
二类目标
(一)推进《浙江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立法工作。加强体育标准化建设,全年研究制订地方标准2项以上。
1. 配合省法制办完成《浙江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并发布实施。
2. 推进浙江省体育现代化社区(村)建设要求省级标准发布并抓好宣传贯彻实施,开展浙江省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要求等地方标准研究制订。
3. 抓好浙江省天然游泳场所建设管理规范、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服务规范等地方体育标准研究制订。
(二)加快体育社团组织实体化建设,实现省市县乡镇体育组织协调发展。
1. 指导省篮协做好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先行试点工作。
2. 研究制订浙江省体育社团管理办法、浙江省体育社团信用等级评估办法。落实购买省级各类体育单项协会赛事、培训等公益活动300项。
3. 做好浙江省第七届体育总会换届工作,推动体育总会工作网络向乡镇(街道)延伸。
(三)精心组织全民健身活动赛事。大力推广体卫合作,开展科学健身示范区建设。制订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绩效管理办法,全年培训基层体育骨干1.2万名。
1. 组织开展长三角体育圈全民健身大联动、新年登高健身大会、浙江省首届国家公园(开化)体育节、省老年人运动会、省幼儿体育大会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
2. 积极筹备浙江省首届智力运动会和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制订下发浙江省首届智力运动会竞赛总规程和浙江省首届智力运动会各单项竞赛规程。
3. 积极探索国民体质监测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会力量建立科学健身与健康综合服务体、运动康复中心等,推进体卫结合,切实提高全民健身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 贯彻落实《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比赛)活动,发挥其对于科学健身的引领作用。
(四)积极推进冬季项目建设。全年力争获世界冠军3个、全国冠军90个。建设新周期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5个,培养省重点体育后备人才650人以上。全省承办全国以上体育赛事80项次,举办省级青少年比赛50项次。
1. 与杭州市体育局、莱茵体育发展公司联合组建短道速滑队、女子冰壶队。
2. 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及国际比赛,做好各项保障和服务工作,努力完成目标任务。
3. 配合省教育厅做好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组队参赛和竞赛组织等相关工作。
4. 开展省级重点体育后备人才训练营工作,推进科学选材和训练,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
5. 充分发挥浙江省经济发达和地域优势及各地区承办赛事的积极性,积极承办全国及以上赛事。同时,举办好全省青少年比赛,确保安全有序。
(五)认定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1个、精品线路1条、优秀项目5个。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扶持体育产业项目50个以上,协调落实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扶持6个以上体育企业授信贷款12亿元以上。全省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100亿元。
1. 做好“体育+”文章,深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体育与旅游、传媒、会展、养老、健康、科技、互联网等产业融合互动。
2. 2017年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增加到1亿元,重点扶持引导品牌赛事、职业赛事,切实发挥体育产业资金效用。
3. 加强渠道建设和市场营销,推进阳光体彩工程,确保浙江体彩安全健康发展,保持全国前列。